《锦城学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辅导员导师支持行为对培养未来型学生的影响

   期次:第409期   作者:学生工作处   查看:52   

邹校长指出“面向未来型大学,当前的大学老师不能落伍”。王副校长指出“教育要面向现在,更要面向未来”。锦城2025规划目标的“三个未来”告诉我们既要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“适应性人才”,又要培养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“未来型人才”。当今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,更应面向未来,勇于创新。辅导员中有越来越多高学历、高水平的人才加入,可承担导师的工作,为学校走未来型道路贡献力量,正是实现“培养未来型学生”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。
  1、辅导员导师支持行为对培养未来型学生的意义
  1.1国外大学导师制的起源和发展
  教育领域中,“导师”指:①指导学生选课、学业情况,开展科研训练的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专业老师;②指导学生思想教育、日常管理的辅导员老师;③负责学生生活起居的生活老师;④定期到校为学生开展讲座、座谈的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、获取有效信息的企业导师等。
  十四世纪英国牛津、剑桥大学的本科生建立了导师制模式,为入校新生分配导师,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、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。英国大学导师制的成功先后被世界多所大学效仿并不断改进。
  美国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先后实施导师制。导师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建树与学生交流,给予学业上的指导,进行双向平等的情感和心理的引导。
  1.2我国导师制的起源和发展
  我国导师制的起源可追溯孔子时期,他推崇的“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,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做人”的育人理念,成为我国教育史上典型“导师”制的代表。
  1949年竺可桢校长在浙江大学率先开办“导师制”,2002年北京大学开始在新生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
  电子科技大学开展本科生导师制主要形式是在新生入校时,为本科生配备具有博士学历、讲师资格以上的导师,通过座谈、专业讲座、企业走访、户外运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,了解专业未来前景及发展方向,帮助学生在才智和心智上共同发展。
  2、辅导员导师支持行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内涵
  2.1辅导员的导师支持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
  在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历程表明,辅导员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。辅导员通过自身的阅历向学生传递信息,拓展学生视野;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;鼓励学生勇敢地朝目标努力。
  2.2辅导员的导师支持行为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促进作用
  辅导员对学生目标的树立、视野的开拓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等起到了极大帮助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,愿意为自己设立学习目标,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。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。
  2.3辅导员的导师支持行为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
  辅导员在开展导师活动中,其自身成功的经验,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,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,激发学生对某一领域深入研究的兴趣,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打下基础。辅导员的导师支持行为,为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了正向作用。
  2.4辅导员导师支持学生创新创造的方式方法
 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,辅导员导师的基本形式可以考虑为:在新生入校后,学校为学生配备有教学科研经验的辅导员作为导师,对学生的学习、生活等进行引导的一种方式。与学生交流经验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、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活动、为学生提供资源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等活动。导师的支持行为不仅局限于对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励,还为学生提供资源;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研训练,帮助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尽早的融入科研环境中。我们可以预测,辅导员将打破传统的角色禁锢,不断学习进步,向着未来型辅导员发展。辅导员的导师支持行为在发展运用一段时间后,将有可能转变为真正的“导师”。
  辅导员导师支持行为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。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院育人的主要目标,是提倡“全员育人”的核心概念。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导师,让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,完成高中到大学角色的转变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培养创新能力。辅导员导师对学生的支持,无论是从情感的支持还是资源信息的支持,都将产生重大影响。建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,定期举办辅导员导师培训活动,并加大个体学生与导师交流机会,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,为未来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途径。

成都锦城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6247次访问,全刊已有4057512次访问